新疆棉花的千年故事

  在广袤的新疆大地上,勤劳朴实的新疆人民用自己的辛勤劳作,创造了璀璨的植棉奇迹。

  经过长期的种植和栽培,我国新疆棉花的品质不断的提高,是全球业界公认的高品质天然纤维原料。

  除了良好的品质,新疆的棉花也具有观赏价值。无论在春夏秋三季,棉花都绝对是新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。

  夏天是棉花开花的季节,黄的、粉的、红的……棉花的花蕾与玫瑰相似,但在绿叶的衬托下,不仔细看还以为到了江南的池塘边,荷叶连田田,比起柳永词里面的“十里荷花”有过之而无不及;

  到了秋天,从南疆的喀什到北疆的伊犁河谷,棉地里一片片雪白色的,在圣洁的雪山下,采棉机的歌声涌向天边,望到最远的地方,分不清是棉花还是白云,在白色的天空和褐色的大地之间,它是第三种颜色——绝色。

  △伴随着机器的轰鸣和棉花枝折断的声音,墨绿色的采棉机驶过棉田,一垄一垄的棉花被依次收割, 棉花的雪白之后露出了大地的褐色。

  悠悠丝路古道、浓郁民族风情。新疆有悠久的植棉历史,透过洁白的棉絮细细地观察,能够正常的看到色彩斑斓的历史画卷。

  新疆棉花,起源于南亚地区,古称“吉贝”,大约在东汉时期传入我国新疆。1959年,民丰县北大沙漠中发掘出来的东汉合葬墓里,出土了大批织物,其中发现棉布裤和棉手帕。1964年,在阿斯塔那的高昌时期墓葬里,还发现了和平元年借贷棉布的契约。

  除发现棉布外,在新疆境内的其他考古发掘中也有一些关于棉花及棉籽的发现,如在喀什地区的巴楚县墓葬中,发现了一些棉籽。

  比起东疆吐鲁番和南疆,北疆的棉花种植相对较晚,根据《新疆通志·农业志》记载,元代在今伊犁哈萨克自治州霍城县附近已开始种植棉花,这也是北疆植棉最早的记载。

  值得一提的是,西域的棉花开始向内地移植是在唐玄宗时期,棉花最开始仅仅作为宫廷的观赏植物。到宋朝时期我国内地才开始大规模种植棉花,棉布逐渐替代丝绸和麻,成为人民主要的服饰材料。

  元朝以后的统治者都极力征收棉花棉布,并出版植棉技术书籍,引导民众种植棉花,逐渐确立了棉花经济作物的地位。从明代宋应星的《天工开物》中所记载的“棉布寸土皆有”“织机十室必有”,可知当时植棉和棉纺织已遍布全国。

  新中国成立初期,新疆棉田面积为3.34万公顷,总产皮棉0.51万吨,占全国棉花产量的1.1%,平均每公顷产量150千克,低于全国平均单产量。

  到了五六十年代,我国才建成现代棉纺织业。1952年,“新疆七一棉纺织厂”建成投产,1980年,新疆初步形成了完整的棉纺织加工体系。现代纺织体系的建立为新疆棉进一步生产和纺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。

  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浪潮,农村体制改革放开,大量内地人民开始从事新疆棉花生产。社会也开始加注重科技在生产中的作用,加之棉花收购价格的提高,地膜植棉技术的推广,以及化肥施用量的增加的因素,新疆棉花生产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期。1980~1985年,总产量由7.92万吨增加到18.78万吨。这期间种植培养面积增加39.9%,单产提高72.4%。

  在“八五”“九五”“十五”三个五年计划中,提出建设新疆优质棉基地。新疆棉花的优势已经十分凸显,经济效益逐步的提升,慢慢地发展成为中国最大的商品棉基地,也是我国唯一的长绒棉生产产区。

  新疆棉花的生产能力逐步提升,适应了市场化发展需要,特别是中国进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,经受住了国际价格冲击,打开了国际贸易市场。同时建立了干旱绿洲生态区良种繁育体系,大规模实施了农业节水示范工程,建立了覆盖全疆的安全生产体系,有力促进了新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繁荣发展。

  2014年9月,国家决定在新疆试行棉花目标价格补贴政策。这给新疆棉花生产带来了非常巨大的影响。这种市场可期、风险共担、相互连通的棉花产业高质量发展新机制,棉花种植户不用担心会因为市场波动会有较大的亏损,新疆棉花的种植培养面积和产量也慢慢地提高,棉花种植的产业化生态圈成熟,棉花质量稳步提升。

  2014年后,新疆大力鼓励和支持整建制开展高品质棉花创建,目前全疆正大规模应用“宽早优”模式的先进生产理念。进一步提升了新疆棉花的单产量,激发棉花单产的潜力,落实可持续发展理念,注重生态环境,科学合理的种植,提升棉花的品质。

  到2020年底,新疆棉产量就有520万吨,占国内产量比重约87%。作为我国唯一的长绒棉生产产区,新疆长绒棉皮棉单产也达到了1500~1800公斤/公顷,领先于世界水平,品质也优于世界主流的吉扎棉、皮马棉。同时在新疆的棉花加工公司达到了808家,占全国比重84%。

  新疆棉花产量占全国产量值,从1.1%—87%的快速的提升,创造了绿洲上的奇迹,新疆的棉纺织行业也进入了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阶段。新疆棉花真正为新疆经济发展、各民族就业和脱贫做出了巨大贡献。

  新疆棉花今天所取得的成就,一定不是从天而降的。中华民族是一个勤劳的民族,勤劳朴实早就随着数千年的农耕文明融入了人们的基因。奇迹是无数人的汗水和心血创造的。

  在生产力水平较低的时代,农业生产的抗自然灾害能力会比较低,“人与天抢粮”早已成为传统社会的习惯。古时候的农忙季节,即使是官僚贵族,在秋收时节也是会直接参与劳动,任何私人都不能阻碍这国家第一等大事。

  这是西方人很难理解的,他们的贵族是不劳动的。棉花的种植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,在机采棉未全面实现之前,新疆也是在人与天抢粮。

  改革开放以后,新疆棉花种植规模逐步扩大,大量的机关、学校和国企人员有偿到地里采摘棉花,新疆称之为“捡棉花”。在机械采棉普及的今天,大部分新疆棉已经不需要人工采摘,但是人们更加坚定好日子是奋斗出来的。

  棉花通过丝绸之路传入新疆,现在也通过丝绸之路走向世界。由于新疆的地理区位优势,在明清时期,新疆的棉花就有出口的历史。

  △现今的三行圆捆打包采棉机,更能适应小地块棉花收获作业, 方便棉花的运输

  新疆棉花的种植培养面积迅速攀升,棉花的总产量与面积的单产量逐步优化,经济效益也在慢慢地提高,惠及了数百万新疆棉农。

  特别是近几年来,棉花种植基本实现了机械化、集约化和智能化,形成了棉花生产与棉纺织行业生态一体化,带动了棉花种植和棉纺织也上下游产业一起发展,满足了整个新疆地区数千万人生计,在新疆的脱贫致富之路上起着重要作用。

  △直到 2020 年底,新疆机械采棉的种植模式面积已占到新疆总的棉花耕作面积的 69.8%。

  此棉仅是新疆有,暖到人心也只此花,理在心在,心暖自知。一场风雨浇不灭这绿洲上的奇迹,因为它由千千万万勤勤恳恳的劳动人民书写。

联系我们
电话:

0551-65316938

传真:

0551-65320226

邮箱:

ahqygk@163.com

地址:

合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创新大道98号


微信公众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