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旱改水”下广西水稻市场的机会

  在过去的十年中,广西粮食总消费量、口粮消费量、饲料用粮食消费量呈现明显的增长趋势。

  广西大学教授、中国作物学会水稻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江立庚指出,广西口粮消费年增长量为4.03万吨,2025年和2030年口粮消费量将分别达到1104万吨和1124万吨。

  广西粮食消费增加,但自给率连续下降,保障粮食安全形势严峻。2021年全国人均有粮484公斤,广西自产粮只有234公斤,广西自产粮人均拥有量不到全国中等水准的50%。

  2008-2021年,广西水稻种植培养面积呈显而易见地下降趋势,2021年比2008年下降502万亩;稻谷总产量呈下降趋势,但下降幅度不大,2021年稻谷总产量比2008年下降75.45万吨。

  2014—2021年广西水稻单产基本上在383—387公斤/亩波动,其中,2017年单产377.3公斤/亩。广西水稻单产持续低于全国单产水平(低70.48—87.96公斤/亩),且有扩大趋势。水稻面积和总产在全国排名第9位,单产却在全国排名第27位。

  广西是水稻重要的起源地 (原产地),为什么广西水稻单产却大幅度地低于全国中等水准?江立庚教授分析了影响广西水稻单产水平因素,如下:

  良种条件。广西每年审定的水稻品种数量多(2021年223个,2022年199个),位于全国前列。广西水稻育种以优质为主要路线,其优质化水平在全国处于前列水平。

  但是,广西水稻品种的丰产性没有显著突破。原因是多方面的,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广西水稻品种的穗型都不大,种植大户往往进行产业化和机械化生产,多以优质常规品种为主。

  2021年审定的水稻品种中,穗粒数最少为122粒,最大为335.7粒(龙源优238),平均164.5粒。122个水稻品种穗粒数为150—180粒。

  良田条件。中低产田对平均产量有不利影响,若按350公斤/亩标准,广西中低产田占比在60%左右,由于面积占比大,对广西平均产量的影响也大。因此,增产潜力也大。

  田块分散对水稻生产有着不利影响,因为田块分散,集中程度不够,不利于规模化生产,不利于机械化操作,不利于先进的技术的应用等。

  旱改水田对平均产量也有着不利影响,旱改水田近些年发展非常迅速,但产量差异变化非常大,经常失收。这些田块的增产潜力很大,难度也大。

  良态条件—温度。水稻抽穗期的适宜温度为25—27℃,灌浆期适宜温度为23—24℃。典型的双季稻区,早稻灌浆期为6月中下旬—7月中下旬,晚稻灌浆期为9月下旬—11月上旬,都不是最适宜的水稻灌浆时间段。“早稻高温逼熟、晚稻低温催老”。早稻高温热害对产量影响较大,晚稻产量容易受寒露风影响。广西双季稻的灌浆期并不是最有利于高产的时期。

  良态条件—病虫草危害。病虫草影响水稻产量的稳定性,不影响品种产量潜力。雨热同季,既有利于水稻生长,其高温高湿也利于病虫发生与危害。如2017年广西平均产量低于380公斤,主要受黑条萎缩病的影响。

  良法条件。田间管理技术总体上保持常规稻和优质稻栽培技术体系,难以适应大穗型的高产栽培。目前生产上的栽培方法绝大多数都是与130—160粒/穗的穗型相适应的以优质为主兼顾产量的栽培技术。

  随着种植大户等群体的加快速度进行发展,机械化生产技术、直播稻生产技术等新生产模式也加快速度进行发展,但并没形成完善的配套栽培技术体系。散户多采用抛秧栽培技术,栽培密度及穗数不够是影响其产量水平的最主要原因。

  良企条件。2018年,广西新型主体种植水稻约75万亩,2022年超100万亩。其面积占比不大,但代表的是高产田块,是政府重点投入对象,其影响力和辐射力大,生产规模较大,但管理较粗放。同时,科学技术人员奇缺。整体重项目,轻产量。

  在过去的十年中,广西口粮消费量的变化趋势明显而稳定,但是总的面积、产量整体上处于下滑趋势。预计2025年广西口粮需求量1104万吨,2030年广西口粮需求量1124万吨。那么,作为广西主要口粮,提高水稻单产依然是稳定口粮的关键。

  强化品种丰产性。一是水稻高产优质品种的选育取得重大突破,品种的丰产性能大幅度提升。二是加大高产优质品种的推广力度,提升高产优质品种的种植比例。三是适当延长水稻品种的生育期(2—5天)。

  科技引领、技术攻关和高产创建是核心。提升水稻生产的科学技术水平,建立完善高产栽培技术体系,开展高产创建,是实现广西水稻单产提升的核心途径。

  新型主体是重点。新型主体虽然种植培养面积占比较小,但高产基础好、可塑性强,辐射能力强,是高产创建的主要对象。

  中低产田是抓手。中低产田面积占比大,对平均产量的影响大,同时,其增产潜力也大。应加强水稻生产条件的改善与提高,推进中低产田改造、高标准农田建设、水利设施改造、旱改水田改良等。

  旱改水是亮点。从2014年起,广西在全国率先实施“旱改水”耕地提质改造项目,对旱地、水浇地、可调整地类进行“旱改水”耕地提质改造,形成稳定的粮食生产能力。截至2021年底广西累计45万亩旱改水田入库,已验收可达交易指标14万亩;2023年验收可达交易指标23万亩(平均每年增加4.5万亩的验收交易指标),2024—2027年,广西将有22万亩旱改水田待验收,新增10万亩。

  虽然旱改水面积持续增加,但基础研究非常薄弱,产量水平没有保障。广西冠粮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梁庆平表示,目前“旱改水”难度大,面临以下问题:

  保水能力差。旱改水最重要的因素就是水源,很多旱改水项目水源不足,保水保肥难,上午灌水,下午地就干裂了。

  土壤贫瘠。有机质含量少,没形成耕作层,肥水流失快,施肥不科学,产量低。

  土壤盐碱化。重金属、除草剂等残留,土壤修复改良不够好,影响水稻正常生长,产量低,品质差。

  好多做工程的团队来承包土地搞种植,他们不懂技术,种植过程管理不到位,生育期拉长,病虫草害发生较严重,造成减产。

  “有问题就有机会。”梁庆平表示,广西“旱改水”情况下水稻市场充满了增量机会。比如,由于是新土,不保水,缺乏有机质等,有利于土壤调理剂的推广及大量使用,如生物有机肥、微生物菌剂和颗粒硅肥、钙镁中微量元素肥等;由于盐碱化、重金属污染等因素,有利于水稻功能肥推广,如有机无机复混肥、生物有机复合肥、复合微生物肥料,含黄腐酸、海藻酸等具有生根促长、降重金属和农残等功能型肥料;病虫草害及鼠害发生严重,有利于新型杀虫剂、杀菌剂、除草剂和鼠药等农资产品的推广应用;由于面积相对集中连片,一般面积都在几百到几千亩之间,适合现代化农机具的使用,特别是无人机的大面积应用,无人机可以直播种子、撒施肥料和喷施农药。(本文综合整理自广西大学教授、中国作物学会水稻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江立庚教授、广西冠粮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梁庆平的演讲。)返回搜狐,查看更加多

联系我们
电话:

0551-65316938

传真:

0551-65320226

邮箱:

ahqygk@163.com

地址:

合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创新大道98号


微信公众号